本文曾載於星島日報A12 26/11/2007

 

解決天水圍問題兩法

關惠明律師

 

天水圍自從被媒體標籤為悲情城市後,不斷出事,總是壞消息多,好消息少。近日政府已答應增撥數億元以助解決天水圍問題,但數億元是否足以拯救天水圍局民於水火?

 

近日研究天水圍問題的有心人甚多,而大部份都同意天水圍問題的核水有以下兩項:

1.      地點偏遠 現在大家都同意天水圍離開市區太遠,特別是相對於香港的政經中心 中環。是否離市區太遠就一定悲情?這是否定的,最好例證是錦繡花園。它從七十年代末開始發展到現在已近三十年,居民一直安居樂業。那為什麼分別那麼大?這就帶出了第二個問題。

2.      居民的收入 天水圍居民佔八成住在公屋,大部份是低收入人士,這個現象加上前述第一項,就構成了極嚴重的問題。高昂的交通費,阻止了天水圍居民的跨區活動,甚至漸漸失去搵工的動力,令居民領綜援的比例很高,也阻礙了居民的社交範圍,像斷了六親。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天水圍婦女,在婚姻家庭出了問題後,因找不到親友傾訴開解而搞出大件事。

 

增巴士綫濟燃眉急

        要解決天水圍居民的困難,緊急的做法是巴士公司立即開辦兩條廉價專線,票價大約是十元,一條去港島,一條去九龍東部。政府已準備給天水圍居民提供交通津貼,但家庭主婦和學生不能受惠,也不是一個好辦法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至於長遠的解決方法只有一個,是放棄發展天水圍作為平民住宅區,把公屋住戶全部搬回離九龍較近的地方,然後把天水圍發展為一渡假旅遊區,這才是一個雙贏的方案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在剛過去的法律週,律師會為天水圍居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,可算是略盡棉力,但天水圍居民面對的又何止法律問題?

 

本文內容純屬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香港律師會立場。

香港律師會鄭重提醒讀者,本文所載之內容是參照文章刊登日適用法律而提出看法,並不構成任何法律意見。讀者如有個別法律問題,應當就其個別情況向律師徵詢法律意見。

任何人士如因文章所載或漏載的資料而引致任何損失或損害,香港律師會及撰寫文章的律師絕不承擔任何責任。